新生力量|我和雄安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10.11内容来源:雄安雄设智库浏览次数:202返回 >


1.gif

北上广深式的繁荣也许太过于精彩

然而,又有谁是天生沃土呢?

彼时的雾霾氲氲、麦浪滚滚

如今的青天碧水,城市雏形

那是无数勇敢拓荒者的热血与雄心所孕育的



2018年,第一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走进了雄安新区,献上了一场全球顶级设计盛宴。


距离第一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短短的一年内,雄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之城的设计蓝图已经跃然纸上。


雄安的水清了,天蓝了,大规模建设开始动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也在建设浪潮中不断改变着。


这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涌入雄安新区,在这篇画卷上描摹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他们和雄安的故事正在徐徐展开,其中是否有你的影子?



01

-在雄安就是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01


早晨5点,来自湖南岳阳的周慧云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年轻时的从军经历让他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目前,他在雄安经营着一家湘菜馆、一家茶叶店和一家广告公司,已经来到雄安两年多了。


45岁的周慧云原本在老家做工程,生意算得上风生水起,随着2017年4月1日的“一声惊雷”,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周慧云踏上了这片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土地,成为了第一代“雄漂”。


至今

周慧云还忘不了

初到雄安的感受


2017年6月13日,周慧云和几个湖南老乡不远万里,驱车来到雄安,看到还未开工建设的新区,几个人的心瞬间凉了一半“这就是雄安新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几个人心里都打起了鼓。


在雄安新区开工建设之前,周慧云的“老本行”显然是用不上了,几个人只能从头开始,先后开了湘菜馆和茶叶店,在这过程中,有几个老乡坚持不住,陆陆续续离开了雄安新区。周慧云的团队从原来意气风发的8个人变成了孤身奋战。

2.webp.jpg

▲ 周慧云茶室中挂着“不忘初心”的字画


彼时的周慧云凭借自身的一股韧劲,坚定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我错过了深圳,错过了浦东,终于赶上了雄安,我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我要在这片热土上好好干!以后就算洗车我也要在雄安洗下去!”


正是因为这份决心,在一批又一批的“雄漂”离开时,周慧云逆流而上,在雄安做了第三件事——开广告公司。周慧云说:“雄安新区要求雄安质量和雄安速度,要在这里扎根,就一定要符合这些要求。”
2018年7月份,天气十分炎热,周慧云的广告公司接到一批急单,他带领着兄弟们赶工制作,两天两夜没休息,甚至没有时间吃饭,一口馒头,一口矿泉水就应付过去了,还有一个工人兄弟因中暑晕倒了,最后终于赶制出300多块宣传牌,完成了订单。

3.webp.jpg

▲ 周慧云与兄弟们在施工现场


在雄安

就是要

坚持坚持再坚持


对于像周慧云一样的创业者来说,来雄安不仅面临着资金的压力,还面临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可周慧云却对这些不以为然。
他说:“在雄安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谁都有过心酸的眼泪,可是我相信每个成功的人都是从困难和挫折中走出来的,我们要懂得把困难变成前进的动力。”
不论是餐饮、茶叶还是广告公司,对于周慧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在合作伙伴与员工面前,周慧云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着周围的人,他认为如果自己没有正能量,更无法带动员工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付出了就要开心的付出!”


但是,在周慧云乐观的一面又藏有些许脆弱,来雄安之后,他几乎没有时间陪伴远方的家人,逢年过节也是和在雄安的兄弟们一起度过,亲情的缺失,是他唯一的遗憾。

4.webp.jpg

▲ 周慧云与兄弟们在施工现场


对于他来说,最苦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周慧云说:“雄安没有‘门槛儿’,虽然奋斗的过程会经历磨难,但是在这里五湖四海一家亲,我感受到了其他城市没有的温度。”
两年来,雄安新区各方面先后开始建设,在这些“浩大的工程”给了人们更多希望。最后,周慧云说:“我们留在雄安的人要好好干!加油干!靠努力拼搏改变未来,相信雄安未来会越来越好!”



02

-为建设家乡而奋斗-


2017年

当周慧云在雄安拼搏时

辛庆龙还是一名大三学生


家住雄安新区安新县的辛庆龙是一名标准的95后。与很多去北上广打拼的同学不一样,他一毕业就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家乡,成为了雄安建设者中的一员。


刚入职中建钢构的辛庆龙就参与了雄安新区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其中包括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等项目,这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初到项目小组时,辛庆龙遇到很多问题,可他也没被难题吓住,他说:“不懂就问!我年轻,就要虚心请教。”辛庆龙身边有经验的同事对他十分照顾,在“前辈”的指导下,他很快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了。

5.webp.jpg

▲ 辛庆龙在自己负责的工区现场


“市民服务中心的第一根柱子就是我们小组完成的!”,每当周围的亲戚朋友谈论起市民服务中心的绿色、智能、先进时,辛庆龙的脸上总是挂满骄傲。
他说:“能有幸参与到自己家乡的建设中,见证家乡的变化,我打心眼儿里觉得自豪和高兴!”


可是,这个乐观的小伙子也有过放弃的念头,整日面对钢筋水泥的辛庆龙也和同龄人一样,向往丰富多彩的生活。2018年春节前夕,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24小时赶工,冬夜里寒风刺骨,值夜班的辛庆龙内心产生了一丝波澜。
辛庆龙想到,这个时间大多数同龄人可能都在温暖的家里休息吧,本来自己也可以选择相对安逸的工作,现在却要在这儿“吃苦”。
辛庆龙除了面对身体的痛苦,更要面对精神的压力,不禁在内心泛起一丝酸楚。可当他转身看到顶着寒风工作的同事们,瞬间觉得自己有些矫情。
辛庆龙在项目上年龄最小,他认为应该趁着年轻多磨练自己,年轻不能怕吃苦,只有干的多,才能学的多,这些经历正是对自己毅力的锻炼。从那之后,辛庆龙更加坚定了建设家乡的决心。

6.webp.jpg

▲ 辛庆龙在施工现场讨论施工进程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竣工之后,辛庆龙跟随单位到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项目部担任现场工区负责人。


辛庆龙目前负责的工区,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工作任务,即使项目部距离辛庆龙家只有三四十分钟的路程,他也很少回家,“工作忙,就算抽空回家,到家也是不停接到项目打来的电话,索性就不回家了。”辛庆龙说。


有时遇到难得的调休机会,他也会主动让给外地路远的同事,可同事们在没有特殊事情的情况下也不会休息。在项目进行的关键时期,辛庆龙所在的团队卯足干劲,一次次攻克难关。

7.webp.jpg

▲ 辛庆龙在施工现场讨论施工进程


两年间,辛庆龙见证了雄安新区一个又一个重点工程的崛起,谈到雄安两年间的变化时,辛庆龙说:“除了这些重点项目建设,雄安的天变蓝了,白洋淀的水也变清了。记得小时候白洋淀的水很多,也很清澈,后来水质变得极差,味道刺鼻,直到现在,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样子。”


雄安新区成立之后,越来越多像辛庆龙一样的雄安年轻人回到家乡,投身建设家乡的队伍当中,同时见证了雄安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最后,辛庆龙说:“我依然记得市民服务中心最后一根梁吊上去的情景,那是我最自豪的时刻。”



03

-我愿扎根雄安-


从某种程度上讲

高涵大概就是

辛庆龙所说的“前辈”


来自辽宁盘锦的高涵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雄安新区成立之前,高涵在中建钢构北方大区机关市场部从事投标工作,除去出差的时间,他在北京过着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生活。


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高涵的“战场”从写字楼转移到了工地,目前在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项目部负责商务工作。


2013年参加工作至今,多年的工作经验打造了他开拓、进取的精神。其他同事来雄安或多或少有单位调配的成分,而高涵却是主动请缨。


2017年,身在北京的高涵负责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当时,雄安已经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埋进了他的心里。投标工作结束后,高涵主动向领导申请,到自己负责投标的雄安项目上去。

8.webp.jpg

▲ 高涵目前在雄安站房项目从事商务工作


2017年11月,高涵乘坐高铁来到了雄安。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一直在关注雄安新区的动态,相比周慧云初到雄安的落差感,北方人高涵初次踏上雄安的土地却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他说:“这里和想象中一样,正是因为这里需要建设,我来雄安,才被赋予了意义”,对于高涵来说,雄安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热土,等待着他去建设,去开创。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开建在即,高涵明白自己和整个团队面临着一场硬仗,他怀揣着初到雄安的激动心情,很快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当中。


2017年12月16日至2018年1月15日,这一个月对于高涵甚至整个项目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段时期。“那段时间我们最轻松的时候是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2点,同事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奋战在工作前线,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根本没时间。”高涵笑着说到。


最终,整个团队共同攻坚克难,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8500吨,约10000多个构件的吊装,创造了钢结构吊装中的一个奇迹。

9.webp.jpg

▲ 高涵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商务资料


两年间,高涵亲眼见证着雄安新区一点一滴的变化,高涵认为能参与雄安的建设是一件十分值得自豪的事。


“和刚到雄安的时候相比,现在来雄安的人变多了,不只是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的建设者来到雄安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更多雄安建设者的加入,使高涵更加坚定了在雄安奋斗下去的决心。


高涵目前所在的部门有5名90后同事,对他们而言,也许工地上的生活条件比大城市差一些,但是丝毫不会影响工作状态,相反,在一线工作使他们更有激情。


未来,高涵希望扎根雄安,继续为雄安建设贡献力量。



04

-用设计点亮雄安-


当高涵夜以继日的

为新区建设奋斗时

张宇昂正在为设计周筹备工作

忙的不可开交


来自深圳的张宇昂今年23岁,目前在雄安新区工作。来雄安之前,他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在大城市拼搏,每天拼着命的挤公交、挤地铁,掐算着时间点外卖。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天加班加点的和一大群人挤在一起匆匆的忙着一切匆忙的事,过着一成不变的社畜生活。

10.webp.jpg

▲ 张宇昂在深圳腾讯大楼旁


关于雄安,张宇昂只在新闻里听过这个名词,对于雄安新区的发展状况并不了解。深圳是有三十年发展经验的特区,而雄安是一张“白纸”,他想把自己在深圳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带到雄安,见证雄安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这既是对国家发展做出的一点微小贡献,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新挑战。于是,2018年7月,新区成立15个月后,张宇昂作为公司的生力军,从深圳来到了雄安。


从深圳到雄安


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距离,给张宇昂带来了不少“问题”。北方干燥的空气对于从小生活在南方的他来说不太友好,城市配套设施的落差感也令他难以适应。张宇昂满心以为新区应该已经初具雏形,万万没想到眼前的景象却还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他说:“刚到雄安的时候,感觉雄安新区和我想象中的样子有些不太一样,虽然雄安的定位甚至超越了深圳和浦东,但是眼前一片片的麦田,让我想象不出这座城市未来的样子。”


后来,张宇昂了解到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才恍然大悟,他说:“雄安的发展和深圳的‘野蛮生长’不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要规划的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我这才吃了定心丸,对这片土地更加有信心了!”

12.webp.jpg

▲ 工作之余张宇昂喜欢自己做手冲咖啡


张宇昂作为一个深圳小伙儿,时时刻刻将雄安与自己的家乡作着比较。这期间发生过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他休假回家时,发现自己家附近与三个月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短短三个月,兴修地铁,城市亮化,豪不夸张的说,我家对面凭空建起了一座高楼。那时我就想,雄安新区的建设速度如果能像“深圳速度”一样就好了!”


可没过多久,一条从县城最西边一路延伸至市民服务中心的容和绿道突然出现在雄安这座城市中,“我来雄安了”广场等一系列全新的景象使整座城市焕然一新。张宇昂不禁感叹:“雄安的发展速度未必会比深圳慢。”


即使面对种种不适应,可从踏上雄安土地的那一刻起,张宇昂就没想过退缩。


2018年10月,他参与第一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的前期筹备工作,因为设计周的规模大、规格高,所以整个团队的工作量和压力都非常大,早睡早起(早晨睡,早晨起)成了常态。可每次当负面情绪来临时,他总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


最令张宇昂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雄安百姓通过设计周开始认识设计,了解设计。设计周只是一个缩影,正是这些缩影共同证明了雄安新区的蓬勃发展!”

13.webp.jpg

▲ 张宇昂和同事在第一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


一年来,雄安新区的变化令张宇昂感触颇深:“刚到雄安的时候,一场小雨就能把县城变成‘威尼斯’,空气质量也不好,现在雄安新区的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新的建设项目也令人耳目一新。”


“我来雄安了”广场、容和绿道、绚丽夺目的花海,还有正在建设中的雄安站和京雄高速,都让张宇昂对未来充满期待!


关于未来,张宇昂打算继续在雄安新区奋斗下去,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深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延续到雄安新区。
最后,他写下马克吐温的一句话:Twenty years from now, you will be more disappointed by the things that you didn't do than by the ones you did do. 未来的你只会因自己所没有勇气做的事情而后悔,所以现在有的想法,就努力让它实现吧。



深秋的雄安被镀上一层蜜色的碎光,周慧云与兄弟们依旧奔波在雄安的街道上,辛庆龙和高涵每次经过雄安市民中心总忍不住回想起那段夜以继日的拼搏时光,张宇昂操着越来越标准的普通话与即将参加第二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的企业进行对接。
雄安这座城总能让人安心奋斗,因为他们都知道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雄安新区托得起每个人的梦想。


与无数个负梦人一样,设计周也有一个梦想——用世界最前沿的设计激发城市对于未来的思考,让更多优质的设计力造福于雄安这座城市的建设。
如候鸟一般,2019年的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即将到来,她衔着梦想的种子也将洒下希望的花朵,与每一个在雄安奋斗的人一起,成为彼此的力量。


敢于做梦,更敢于行动。雄安,我来了!
14.webp.jpg

2019HIDW主视觉创意:深圳市格外设计经营有限公司(INDARE  DESIGN)

“设计力赋能未来之城”


河北首个全球设计专业活动周

久仰不如亲见

15.webp.jpg

第二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

2019|11|21-27 主会场·雄安

16.webp.jpg


订阅官网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
关注facebook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