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角|这款112岁的高龄电风扇,为什么至今无人超越?
发布时间:2020.07.24内容来源:浏览次数:3503返回 >

_0.gif


~热热热热热热热~
根据各种气象测试设备显示
今年全球气温上升界限在5度左右

_1.jpg


如果这个温度持续上升
很有可能突破历史极限

使2020年成为历史最热一年


不过再热的三伏天
只要有空调的存在
也不在令人恐惧

如果说现在"命是空调给的"
那在空调没有普及的年代
命简直是电风扇给的

儿时的电风扇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  一个盛夏,有这样一款电风扇可谓现代电风扇设计的开山鼻祖,其造型设计也一直沿用至今,这款电风扇界的“古董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今天的设计角就要为大家介绍一款百岁高龄的电风扇,以及它背后的设计大神——  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彼得·贝伦斯  (1868~1940,享年72岁)。


_5.gif  

-百岁高龄的电风扇-

100多年前,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清朝末期,然而距离中国7355公里的德国,已经因发达的工业水平令世界侧目。

1908,由彼得·贝伦斯设计的电风扇诞生了。电风扇整体造型简洁明快,由充满重量的铁铸底座、金属扇叶以及现在看起来并不足够安全的铁丝外罩组成,通电后可对转速进行调节。

_3.jpg

 ▲ 1908年,彼得·贝伦斯设计的AEG电风扇


很多设计都因“世界第一”闻名于世,然而彼得·贝伦斯电风扇并不是世界上第一台电  风扇,但依然不影响它流传至今。

彼得·贝伦斯从功能主义角度出发,舍弃了电风扇原有的繁琐装饰,奠定了现代电风扇的基本外形。

单从外形上说,它没有多余的装饰,而其合理之处是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去考虑设计,这样符合了工业化生产流程,又丰富了产品样式。

近年来,除了对风扇外罩的改良,以及无叶风扇的兴起,彼得·贝伦斯电风扇的整体造型也确实沿用至今。

_4.jpg

▲ 1908年,彼得·贝伦斯设计的AEG电风扇

 
当这件跨越世纪的“古董”工业产品穿越到你面前,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震撼,因为  在一个空调等科技产物丰富的年代,它依然被需要,依然实用,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所以说,这台电风扇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在于“是否是世界上第一台电风扇”,而在于,  即使历经一百多年,它还能够正常使用,甚至陪伴很多人一辈子  


当然,除了产品本身的设计魅力,这款电风扇的经典之处与它的设计者密不可分。

彼得·贝伦斯设计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电风扇等工业产品设计,而是他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设计视为一个整体设计,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厂房、LOGO、新字体等,  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CIS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_2.gif  

-教科书式的设计大神-

彼得·贝伦斯绝对称得上大神级别的设计大师,  他参与和缔造了“德意志制造联盟”  ,在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工作期间,其功能主义理念得到最完美的实践和体现。


【 从1907年至一战爆发的1914年,“德意志制造同盟”是当时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汇聚地。该同盟是一个由企业、艺术家和设计师组成的联盟,旨在提升德国产品的设计水准。】


_6.jpg  ▲ 彼得·贝伦斯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行者,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重要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位现代工业设计师”

彼得·贝伦斯被誉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设计教父、第一位现代工业设计师......",甚至有3位改变世界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都得益于他的设计语言

沃尔特·格罗皮乌丝    路易维希·密斯·凡德罗    勒·柯布西耶  都曾在他的事务所中工作,这3个人后来都成为了改变世界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这也是为何说彼得·贝伦斯推动了整个现代设计的开端和发展。

_7.jpg
 ▲ 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沃尔特·格罗皮乌丝

_8.jpg

▲ 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路易维希·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

_9.jpg

▲ 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


 彼得·贝伦斯在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进行设计服务时  ,从一个LOGO设计升级为一个系统设计,包括标志、标志的运用标准、标准字体的沿用标准等等。  


彼得·贝伦斯带着他的“系统设计”提案大获成功,他设计的  透平机车间  被誉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


贝伦斯以著名建筑师的身份来设计一座工厂厂房,不仅把它当做实用房屋设计,而且将它当做一个“建筑艺术作品”来对待,表明工业厂房进入了建筑师的业务范围。


他大胆采用钢铁与混凝土作基本材料,结构上开始朝幕墙方式发展,  是日后现代主义幕墙式建筑最早的雏形  。透平机车间的设计  是工业界与建筑师结合提高设计质量的一个成果,也是现代建筑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_10.jpg

▲ AEG透平机车间被誉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


不少人认为,在1920年出道的沃尔特·格罗皮乌丝设计的玻璃幕墙建筑上看  到了透平机车间的影子,其营养就摄取自彼得·贝伦斯,也印证了所谓的名师出高徒。


_11.jpg

▲   包豪斯校舍  


后期,AEG请贝伦斯帮他们进行工业产品设计,这对于处于巅峰的贝伦斯来说根本不在话下,这款百年经典的电风扇就出自这个时期,贝伦斯将功能主义美学的理念完美的体现在这些工业产品设计当中。


贝伦斯始终强调  设计应该抛弃繁琐的装饰,简洁的结构加上良好的功能才是新时代的需求  贝伦斯的成就为现代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建筑与设计方面的探索一直影响到现在。


彼得·贝伦斯 1907 年这样写道:  毋庸置疑,工业的未来同样也属于艺术领域。只要还从事造型艺术创作,我们的时代就会催生出产品艺术和与此相适应的“工业艺术”  


延伸阅读:电风扇起源


机械风扇的雏形起源于1830年,一个叫詹姆斯·拜伦的美国人从钟表的结构中受到启示,发明了一种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发条驱动的机械风扇。  这种风扇转动扇叶带  来的徐徐凉风使人感到欣喜  ,但  使用前      爬上梯子  给风扇  上发条  

1872年,一个叫约瑟夫的法国人研制出一种靠发条蜗轮启动,用齿轮链条装置传动的机械风扇,这个风扇比拜伦发明的机械风扇精致多了,使用也很方便。

1880年,美国舒乐首次将叶片直接装在电动机上,再接上电源,叶片飞速转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风扇。

1908年,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师彼得·贝伦斯从功能主义角度出发,舍弃了原有的繁琐装饰,由此奠定了现代电扇的基本外形。

1916年,电扇第一次在中国被生产。发明者杨济川在上海四川路横浜桥开办生产变压器的工厂,以“中华民族更生”之意,取名为华生电器制造厂。

- End -

订阅官网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
关注facebook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