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闲谈 | 那些好玩的书籍封面,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0.04.26内容来源:浏览次数:2220返回 >
小雄发现,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许多人重新拾起读书的习惯和乐趣,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虽然平时看书时,关注更多的是书的内容本身,但一本书从封面、纸质、到字体的设计都是非常重要,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感受。1894年,短篇小说家亨利·哈兰和画家奥伯利·比亚兹莱,两个心怀壮志的青年打算做一本与众不同的杂志。不仅内容要特立独行,书本身也要夺人眼球。奥伯利·比亚兹莱为此苦思冥想,终于想到设计一个黄色底色搭配精致的黑色线条画作为封面。▲ 1894年4月「 The Yellow Book 」杂志封面这本200多页的杂志,凭借新颖的装帧设计发售不到一周5000本就抢购一空,在当时的出版业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就连鲁迅、徐志摩等众多文坛巨匠都是它的粉丝,而这本「The Yellow Book」后来也作为著名的先锋杂志留名于英国文学史上,许多人把它看作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开端。一部分,设计得传统而拘谨,从瞥到封面的第一眼,就能猜到里面的大致内容是什么样的,似乎没有什么新意。另一部分,设计得新颖而活泼,打破传统装帧方式,让书籍变得更好看且富有创意,刷新我们对书的认知。今天,小雄就挑选了几本非常独特的书和杂志与大家分享,小板凳摆好,一起来看。这本书的书名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封面上,而是用封面的质感诠释了全书的主题,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这是一本什么书。设计师朱赢椿为此解释说“印了书名就不像肥肉了,我要追求一种视觉的差异化,增加读者把玩的趣味性,让大家在轻松休闲中不经意的会心一笑。”但他又担心因为视觉上“油腻”的肥肉,会让某些晕肥肉的读者不舒服,所以朱赢椿还贴心地准备了可以DIY的第二封面。纯白的纸上只印着一块油亮的、使用印刷工艺模拟的肥肉,通过书内的肉票把它贴在封面上。而在“肉皮”书脊上盖有检疫章,封底还贴着产品安全质量标签,不那么夸张,还带点幽默。但凡喜欢设计或者有点文艺情结的人都知道朱赢椿,他在国内书籍装帧行业已经走到最顶端。而在「肥肉」出版之前的「不裁」一书的设计也是非常有特色。
这本书被设计成了一本需要边裁边看的书, 读 者 必须参与裁书才能帮助全书成形。 让阅读有延迟、有期待、有节奏,最后得到一本朴而雅的毛边书。让整本书看起来宽松,有阅读呼吸的空间,还可在边上空白处写读书笔记。比那种随手可翻随处可读的文字多了一份阅读审美过程和趣味。在书的前环衬设计一张书签,也可随手撕开作裁纸刀用,又不会伤了手,书签上的图案由作者古十九手绘。扉页有藏书票两张,也是用古十九画的插图来设计。封面用灰色纸印上书名“不裁”二字,字号不大颜色不艳,书名用缝纫机自由随意走上一道线,每一本都不要一样。体现手工意味和不裁之意,也便于读者在书店识别。▲第一期:「谷歌翻译助Lims游东京」。讲述了他们一家四口一次日本之行的故事。又或是在本该收到杂志的那天收到一袋垃圾?如果有,也请不要惊讶,因为这不过是「Rubbish Famzine」这本杂志的常规操作。 ▲第三期:「当下即永恒」。为了将孩子们最童真的一面保留下来,把杂志放在一个金属的曲奇罐子里珍藏下来。▲第四期:「花园城市」,讲述的是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努力过程。杂志用干花木板装订,通过册子上4个小洞把杂志的5个部分钉在一起。「Rubbish Famzine」 是新加坡一个四口之家记录其日常生活的一份家庭杂志。他们的创意完全不亚于“正经”的出版机构,甚至“脑洞”更大,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至今共推出了9期,每期都有一个鲜明且趣味十足的主题,而其装帧设计与主题密不可分。 垃圾袋、外卖袋、曲奇罐子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都有可能成为这本杂志的 包装。▲第五期:「以父之名」,讲述了对爷爷的缅怀与致敬。▲第六期:「餐前emoji甜点」。聚集家庭对食物的喜爱程度,这一切用表情包记录了下来。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手工书,以「时间」概念贯穿全书设计。 用一种“不可见”的方式将爱的内敛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内敛甚至让人们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诗在何处。只有抽出厚重的筒子页中的插页,读者才能看到被藏匿的诗篇。40张筒子页的散页,每一页、每一首诗、每一个字都经过特殊的压凹设计,翻书时若不小心,插页也会从中掉落。充满仪式感的阅读,仿佛在告诉读者只有虔诚地完成每一步动作,才能最终抵达内心深处。Transparent: Transparencies in Design 这本书通过封面很难获取到任何信息,但仔细观察这纯白的封面,我们便能发现这个封面不同区域纸材的厚度和印刷方式皆不相同。纸材透光性的差异不仅令读者清晰地获取了信息,也通过“透明”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的视觉体验。这是一本关于保加利亚Plovdiv地区周边旅游文化的小册子。它的视觉效果受到了Stefan Kanchev和苏联时代一些保加利亚伟大艺术家的影响,设计的非常有特色。一本小书,无论你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可以从视觉上先行感受到里面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着眼于材质的选择和结构的变化,力求从多方位来提升读者的观感。而装帧设计的艺术价值和对读者多感官的刺激已成为纸质书无法取代的魅力,令其在电子书盛行的时代依旧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