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闲谈 | 拯救10万饥饿儿童,「爱与美好」才是最棒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0.02.21内容来源:浏览次数:596返回 >

_0.jpg

也许正在读这篇推送的你会觉得饥饿离你很遥远

事实上,全球饥饿人口已经超过  8.2  亿
再具体一点,全世界每9个人中就有1个人正在忍受饥饿

联合国已经把“  零饥饿  ”列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二项,可以说,挑战并解决饥饿问题,需要你我的参与,刻不容缓。


寺庙零食俱乐部

日本优良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是全世界瞩目的设计大奖之一。

2018年,一位名叫  松岛靖朗  的日本僧人,凭借「寺庙零食俱乐部」项目,获得了当年G-Mark的优秀设计奖。

_1.jpg

要知道,参赛的选手里面不乏一众大厂  

索尼、佳能、松下、惠普等
哪一个都是行业巨头

手里握着数不清的专利科技

而他没有学过设计
作品也并非有形的高科技产品

凭什么打败这些大佬的  

_2.jpg

松岛的作品是一个名为「寺庙零食俱乐部」的项目,通过“无形”的  人文设计  让更多的人关注那些因贫困而饱受饥饿的孩子们。

_3.jpg

它的诞生源于七年前的一天,松岛看到了一则新闻报道:生活在大阪的一位28岁单亲妈妈与3岁孩子被发现在家中饿死。警察在现场发现,家中水电煤气都已因欠费关停,冰箱中除了食盐之外空无一物。

而桌上仅仅留着一张妈妈留给孩子的字条,上面写着:“真是对不起,甚至让你连饭都吃不饱”。

_4.jpg

在发现遗体的屋前,人们摆上食品和花束悼念。

或许大家很难相信,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到了现在居然还有人饿死?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其实问题远比想象中还要严重。
日本贫困儿童比例高达  13.9%  ,而单亲贫困家庭的比例则高达  50.8%  ,也就是说6个小孩当中就有1人处在贫困当中。

_5.jpg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他打算为孩子们出点力。

松岛发现寺庙中的贡品名义上属于神,不会有人去享用,每次都是等到这些  贡品坏了再扔掉。

_6.jpg

松岛构思方案

他意识到这些贡品可以捐赠物给到真正需要的人,以回赠给社会中生活疾苦的人。

松岛收集寺庙中新鲜的零食和水果,将它们整理起来寄给孩子们。这些非常普通的零食,对那些贫困  的孩子们来说却也是了不得的美食,这让松岛找到了坚持下去的意义。

_7.jpg

志愿者打包零食

但由于贫困家庭较多,若要分送给所有家庭,收到的食物则显得杯水车薪。因此,他们开始联系认识的寺庙,请他们也将贡品寄送出去。就这样「寺庙零食俱乐部」便由此诞生了。

这个项目一经推行就收到了来自周围人的全力支持。  

截至目前,有1452所寺庙和452个地方团体加入了这个项目,累计援助了10万余人。

_8.jpg

 志愿者及孩子们

「寺庙零食俱乐部」或许没有能力资助孩子们,但却可以让他们吃到从来没吃过的零食让童年里多一些味道、多一份善意。  

松岛靖朗从来不期望得奖,相比之下孩子们的笑脸对他而言才是最棒的奖项。  

_9.jpg
孩子们的回信

其实这个行为看起来并不是设计。  换句话说,从传统角度来看,这就是一项公益项目。

但从设计的理念来说,设计本身就是为了  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改善人们的用户体验  。这或许就是一种社会态度的转变,单纯的“美”或“颜值”已经不是设计的初衷了。

640.jpg

松岛靖朗  


垂直农场

食物和住所都是人类的需求。如今,设计师需要重新思考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其变成两个互惠互利、相辅相成的概念。

2.jpg

木材和植被构建出一个城市中的垂直农场

垂直农场可以在占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每片种植区的粮食产量。而室内的温室气候则可以使农作物免受不同天气状况的影响,同时为不同的植物提供不同的生态系统。

设计师所构想的农场在建筑内部也产生了一个独特的  有机生命周期  ,即一个过程的产出可作为另一个过程的原料:建筑物所产生的大量热能可以被土豆、坚果和豆类植物等利用,促进其生长。

3.jpg

垂直农场将城市区域打造为农村有机循环的一部分

水处理系统可以过滤雨水和废水,并将营养素注入其中,之后再将处理后的水循环回农场内。  而厨余垃圾则可以通过集中处理,使其变成肥料,以促进更多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出。  
 

农场的花园不仅可以作为居民的私人空间进行种植活动,还可以服务于整个社区空间,使得人们可以共同耕种,从而获取他们所需的蔬菜等。当丰收季来临时,人们可以在大楼内的农贸市场中共享或出售自己收获的果实。

4.gif

   垂直农场生长过程

垂直农场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整个施工周期,也减小了其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装配式的特点,住户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空间布局进行设计,从而打造出一种自给自足、真正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过组合得到的住所空间在建筑与其周边的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一个直接的联系,从而在遍布着混凝土体块的城市空间中脱颖而出。  

_14.jpg

 

饥饿盘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古诗,它提醒着我们不要浪费农民伯伯用辛劳汗水换来的粮食。

为了警示更多的人,世界粮食计划署找到迪拜的设计师 Bauer Raoul  、Joy John mulloor 、Ratheesh R 和罗马尼亚的图形艺术家 Vlad Tănăsescu,打造了这款:Hunger Plate「  饥饿盘子  」。

_15.jpg

_16.jpg

世界粮食计划署希望「饥饿盘子」能既简单又有效的提醒那些浪费的人,提高对全球饥饿问题的认知。

_17.jpg

_18.jpg

通过盘子的图案,让更多人了解到「  你们每完成一餐,在其他国家就有数百万人正在挨饿  」。

_19.jpg

_18.jpg

这样“写实”的图案印在餐具上,或许会有小朋友不喜欢。  但这样的餐具也是正在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不能挑食,要认真对待食物。


设计多一点  

_21.jpg

2015年联合国推出了  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旨在到2030年前让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其中的目标2——  零饥饿  
要制作“零饥饿”这道佳肴其实我们还要准备很多:

1.  粮食安全    确保所有人每天都能获取健康的食物。  地球能够养活我们所有人,我们有责任公平分配食物,不让任何一个人两手空空!

2.  良好的营养    确保所有人都能得到健康生活所需的营养,鼓励负责任的、环保的饮食习惯。  有些人摄入过量或不健康的食物,有些人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确保按照上述建议行事才能恢复两者之间的平衡。

3.  可持续的农业    合理使用对粮食生产至关重要的田地、森林、海洋和所有自然资源,不能破坏我们的地球。  必须做到可持续,因为粮食生产要尊重环境以及生活其间的所有人和动物,否则我们的资源终会枯竭。

4.  消除贫困    贫困往往是导致营养不良的直接原因,即便是人们能够通过超市购买粮食的国家也不例外。  买不起健康食品——或者任何食品的人更容易生病。  一般而言,社会和经济进步才能促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只有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这个伟大的目标才能实现。


_22.png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订阅官网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
关注facebook
返回顶部